公交駕駛員安全培訓
發(fā)布時間:2014-09-29 來源: 作者: 點擊: |
汽車是現(xiàn)代道路交通的高速運載工具,駕駛汽車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每一個駕駛員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駕駛技能,不斷學習和積累安全駕駛經(jīng)驗,保證車輛在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下運行,嚴防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安全駕駛應把握的幾類辨證關系
人的主觀能動意識是保證安全駕駛的前提,只要思想上確立了安全意識,時時處處想著“安全”二字,牢記“車輪一動三分險”、“車輪未動思想先行”對瞬息萬變的道路交通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用正確的理論和辨證的觀點去主導安全行車觀念,對交通事故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1、人與車的關系
人是能動的,車是機械的,車是由人的意識支配的。車輛有磨合、磨損及自然損壞的過程,也會突然出現(xiàn)操縱失靈的突發(fā)現(xiàn)象,即便是新車或剛剛修理完畢投入使用的車輛也不可掉以輕心,要學會和善于根據(jù)車輛的異常現(xiàn)象(或異常聲響)判斷和預測有可能影響安全行車的潛在故障。當然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還是與駕駛員的主觀錯誤有直接的關系,純屬機械故障引起的事故只占很小一部分,但盡管這樣,不僅僅是講安全,對車輛的使用壽命而言,也不可放棄對車輛技術狀況變化的關注,要做到對車輛勤檢查、勤保養(yǎng),絕不可駕駛帶有故障或隱患的車輛(即不駕帶病車輛)。
2、快與慢的關系
快與慢的關系,人們在諸多的交通事故和肇事中總結出一條主要的原因“十次肇事九次快”。為了搶時間,不顧道路的客觀實際、盲目開快車,結果發(fā)生交通事故耽誤了更多的時間和帶來意外的煩惱及在精神、經(jīng)濟上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反而由快變慢。
快與慢是辨證的關系,要根據(jù)當時所處的實際道路交通情況及時調(diào)整思維和調(diào)節(jié)車速,當行駛在寬闊、平坦、視線良好時速度限制允許的路面時,可適當提高車速,在復雜路段、危險路段必須降低車速才能確保安全?煲园踩珵榍疤,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求速度,做到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停則果斷地停。
3、得與失的關系
平時對車輛勤檢查,勤保養(yǎng)、勤調(diào)整、看起來是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是換來了行車中的順利和安全,失時得利。在行駛中遇到成群結隊的車輛交會或超車,少數(shù)的一方能主動地靠邊或避讓,使得多數(shù)車輛順利通過,其中也包含著得與失的道理。兩車在狹路交會受阻,如雙方僵持,互不相讓,都無法通過,如果其中一方主動退讓,使對方先順利通過,看起來是方便了對方,實質(zhì)上同時也方便了自己。
4、有理與無理的關系
有理與無理在許多情況下是相互轉(zhuǎn)化的。如遇駕駛作風惡劣,駕駛員駕車強行超車,搶道行駛或夜間會車不關閉遠光燈的無禮行為,自己也賭氣不讓,結果發(fā)生碰撞事故表面上看責任屬于對方,自己有理,但本應避免的事故,由于自身未主動采取避讓措施,釀成事故,使自身車輛也同時受損,影響了正常工作和運行,從大道理上看又是無理的,這是矛盾的兩重性。因此,駕駛員要提倡“禮讓三先”(先讓、先慢、先停)、“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的良好職業(yè)道德風尚,絕不可因?qū)Ψ降臒o禮而開斗氣車。
5、突然和必然的關系
車輛在行駛中許多情況都是突然出現(xiàn)的,尤其是在精力不集中或盲目高速行駛時,對路面情況的突然變化,很多駕駛員在發(fā)生事故的瞬間來不急反應,措手不及。實際上這種“突然”大多是駕駛員精力分散,放松了對路面動態(tài)狀況的觀察與分析,缺乏預見能力,或者搶道爭先帶來的必然結果。
因此,可以說許多“突然”情況的發(fā)生。都是駕駛員主觀錯誤與客觀條件相結合導致的必然結果。它既是突然的,又是必然的,憑僥幸不按科學態(tài)度辦事總是要吃虧的,教訓是慘痛的,這就要求駕駛員在駕車行駛中,精力要集中,隨時注意觀察道路交通情況,做到有備無患。
6、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的關系
有些交通事故往往不是發(fā)生在繁華的街路或復雜的路段,而是發(fā)生在行人較少或道路寬闊的路段,這是因為駕駛員在危險路段行車時思想注意力集中,警惕性高,認真而謹慎的行車,可以變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在有利的前提下,人少車少路寬,駕駛員極易產(chǎn)生麻痹松懈思想,致使觀察上的疏忽和操作動作的遲緩滯后,導致事故的發(fā)生。所以,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的客觀主體,在一定情況下是互相轉(zhuǎn)化的辨證關系。因此,在不利條件下行車必須注意安全,在有利條件下也不可放松對意外情況的警惕。
7、正確處理自己與乘客的關系
首先應認識到乘客乘坐車輛是享受我們的服務,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也是我們的工作目的,乘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因為個別乘客不恰當?shù)恼Z言而使自己產(chǎn)生憤怒感和煩躁感,這樣對自己的安全行車只會有害無利。
一、車輛“三檢”
(一)出車前檢查
1、檢查燃油、潤滑油、冷卻水是否充足,有無滲漏現(xiàn)象。
2、在不同轉(zhuǎn)速下,檢查發(fā)動機和各種儀表的工作情況,待氣壓達到標準后方可出車。
3、檢查轉(zhuǎn)向、制動、輪胎、燈光、喇叭、雨刷的工作狀態(tài)。
4、檢查隨車工具、附件是否齊全。
5、檢查車內(nèi)安全錘、滅火器等救生設備是否齊全有效。遇有丟失或不齊全、使用無效等情況,當班車長必須第一時間上報。
(二)營運中檢查
1、注意各儀表、發(fā)動機和底盤各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
2、停駛時檢查輪轂、制動鼓、后橋等溫度是否正常。
3、檢查機油、冷卻水的液面高度、溫度及有無滲漏現(xiàn)象。
4、檢查安全錘等消防救生設備有無丟失、失效等情況。
3、收車后的檢查、維護
1、按照應保潔項目清洗車輛。
2、加注燃油、潤滑油、冷卻水并根據(jù)需要潤滑各潤滑點。
3、檢查風扇皮帶的松緊度。
4、檢查輪胎氣壓是否正常,清洗發(fā)動機、蓄電池外部,檢查蓄電池和電極線的連接情況,切斷總電源。
5、排除故障,整理隨車物品。
6、根據(jù)本車故障情況,報維修供應科進行檢修。
7、檢查車上滅火器、安全錘是否齊全有效。
4、收班后,當班車長確知本車出現(xiàn)故障,不能保證次日正常營運,應及時維修。
二、行車安全
(一)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公司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到不違章、不違法駕車。
(二)在行車時,必須謹慎駕駛,嚴密注意行人和車輛的動態(tài),對交通情況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注意觀察交通指揮信號和交通標志,服從交警的指揮,克服急躁情緒,保持適當車速,不要超車,遇后車發(fā)出超車信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必須開右轉(zhuǎn)向燈讓行,不得故意不讓或加速。
(四)在會車時,除注意對方來車外,還要做好隨時停車的準備,以防來車后面視線盲區(qū)內(nèi)的行人或自行車突然橫穿道路,嚴禁超越停站的公共汽車,要特別警惕從進站車輛前方的視線盲區(qū)內(nèi)突然跑出的行人。
(五)串車行駛時,車輛間距應根據(jù)交通情況適當掌握,隨時觀察前車發(fā)生的停車和轉(zhuǎn)彎信號,以防止追尾事故的發(fā)生。
(六)車輛進、出站時,駕駛員要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停車要穩(wěn)、要慢,車輛起步時要平穩(wěn)、無沖動、無抖動及熄火現(xiàn)象。
(七)車輛在轉(zhuǎn)彎及通過十字路口時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的原則通行。駕駛員首先要降低車速,預防緊急情況發(fā)生,同時要提高注意力,仔細觀察周圍的情況,確保安全后再慢行通過。嚴禁爭道搶行或不按規(guī)定車道行駛。
(八)倒車時,必須觀察車后及周圍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倒車,倒車速度不準超過人步行速度。
(九)車輛行駛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各種儀表是否正常,注意察聽發(fā)動機和底盤聲響,發(fā)現(xiàn)異響和不正,F(xiàn)象,應立即停車檢查或進行必要的維修,無法判斷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向信息調(diào)度中心發(fā)送信息,及時聯(lián)系分公司。
(十)車輛行駛過程中,一旦發(fā)生事故、糾紛及其他意外情況,導致車輛不能正常運行時,要首先向信息調(diào)度中心發(fā)送報告,及時說明情況。
(十一)車輛運營過程中,駕駛員要注意觀察乘客隨身攜帶行李、物品,對發(fā)現(xiàn)可疑物品要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讓其乘車,嚴禁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上車。
(十二)收車后,要按規(guī)定位置停放車輛。關閉電路、拉緊手制動、關好門窗、鎖好車門。冬季水箱未添加防凍液時必須打開放水開關將水放盡,同時將儲氣罐內(nèi)的污物放盡方可下班。
三、特殊天候行車規(guī)定
(一)雨天行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雨天對駕駛員行車的影響主要有3個:一是由于地面溜滑,增大了制動距離,要求駕駛員比平時提早采取制動措施;二是駕駛員視線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嚴重干擾;三是道路上其他交通參與者行為異常給安全行車帶來極大的干擾。在不同的雨天行駛時,應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
1、久旱初雨。雨水和路面上所積聚的油污、泥土及渣油相混合,形成危險的“潤滑劑”,導致道路溜滑異常。行車時,必須謹慎,操作機件的動作應輕緩(包括方向盤、離合器、制動點和油門踏板),嚴格控制行車速度,做好防滑操作的思想準備。
2、蒙蒙細雨。雨刷刮不凈風擋玻璃上的雨水,因而造成駕駛員視線模糊,行人和騎車人因雨具的遮擋,聽覺和視覺都受到限制,對交通情況不易掌握,當車輛臨近時,還可能突然轉(zhuǎn)彎或橫穿馬路,并且容易滑倒。因此,必須采用防滑操作,控制車速,密切觀察行車、騎車人的動態(tài),并與車輛、行人等保持較寬的前距和橫距。
3、久雨不晴。路面積水較多,如果車速快或輪胎胎面花紋磨損過多,輪胎容易產(chǎn)生“水滑”,使車輛的方向失去控制。駕駛員必須控制車速。
4、陣雨、暴雨前。騎車人、行人往往因為天氣驟變而埋頭急奔,尋找避雨場所。駕駛員必須謹慎慢行,注意觀察動態(tài),隨時警惕突發(fā)情況,交通狀況過于混亂時,可暫時靠邊停車,待情況好轉(zhuǎn)再繼續(xù)行駛,遇有積水路段過水后輕踩剎車,水深輪胎半徑,不得冒險通過,如大雨傾盆而下,可降低車速并開啟小燈光、防霧燈,以警示來車和行人。
(二)霧天行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霧天能見度極低,駕駛員看不清運行前方和周圍的交通情況,道路上霧氣與積聚的油漬泥土的混合而使制動距離增加,給安全行車造成困難,駕駛過程中要嚴格按以下方法操作。
1、勤鳴笛、開霧燈。要充分利用各種車燈以提高駕駛員自己與周圍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能見度。駕駛員在霧天行車時應當將風擋玻璃、各種車燈擦拭干凈,并開啟防霧燈、近光燈及尾燈,要適當利用汽車喇叭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交換信息,多鳴喇叭,以警告車輛和行人,如聽到來車的喇叭聲,應短鳴喇叭應答,以免相互刮撞。
2、拉大行駛車距,減速行駛。霧天視距短,路面濕滑導致制動效能大大降低,制動距離增加,駕駛員要降低車速,使制動距離小于駕駛員的可見距離,要增大跟車距離,以防止由于能見度降低而引起追尾的交通事故。霧天行駛在交叉路口或彎道上時,極易發(fā)生事故,所以在到達路口和彎道之前,應放慢車速,采取平穩(wěn)制動,以防止側滑。
3、能見度低,及時停車。霧天行駛能見度較低時,時速不得超過15km,市郊公路上的迷霧往往一陣濃一陣淡,車輛在濃霧中行駛易出事故,所以濃霧地段,不可貿(mào)然駛入,須降速或停車,待弄清情況后,再行通過。
(三)風天行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風天飛沙彌漫,視距減小。有些行人或騎車人為躲避風沙會突然橫穿馬路或埋頭騎車、行車,有些騎車人受風沙影響,致使車輛失控,駛入道路中央或摔倒,使駕駛員措手不及,對安全行車威脅較大。為此,駕駛員在風天行駛的措施應該是與自行車或行人放寬橫向距離,減速慢行,遇到行人、車輛不盲目行駛,視線不清及時停車。
(四)雪天行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在大雪中行車,駕駛員視線不清,盲區(qū)較大,能見度低,因此應及時清除風擋玻璃上的積雪,以開闊視野,使視線盡量少受影響,在行駛中還應適時開啟近光燈和示寬燈,以便向其他車輛或行人示意。
2、當?shù)缆繁淮笱└采w難于辯認時,要根據(jù)地形、路邊樹木、交通標志或電線桿等來判斷行駛的路面和路線,并適當控制車速,握穩(wěn)方向盤沿路中心線或路中積雪較淺的地方緩慢行駛。
3、在結冰道路上起步時,應緩抬離合器,油門逐漸加大,以防止車輪滑動或側滑,如起步困難,可在驅(qū)動輪下鋪墊沙土、爐渣等,以提高附著力。在行駛中,要嚴格控制車速,時速不準超過20km,行駛速度要均勻平穩(wěn),不可突然加速或減速;行駛中要嚴禁空擋滑行,盡量少用制動,如遇情況,要利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或斷續(xù)制動,不能使用緊急制動,以防車輛側滑。
4、寒冬季節(jié),人們都穿戴厚重,視聽和動作不靈敏,反應遲緩。在結冰道路上,行人和自行車容易滑倒,因此必須放寬前距和橫距,以防意外,結冰道路會車時,應提前降低速度,選擇寬平地點,加大橫向間距,緩行會車,必要時停車會車,在結冰的道路上行駛還應加大與前車的距離,嚴禁超車。
5、在冰道上轉(zhuǎn)彎時,要提前減速,轉(zhuǎn)彎半徑要大,不使方向盤急轉(zhuǎn)急回。如發(fā)現(xiàn)車輛側滑、轉(zhuǎn)動方向盤不能按轉(zhuǎn)向角度轉(zhuǎn)彎時,不要急躁慌亂,只須放松制動踏板,使車輪保持滾動,并將方向盤朝車尾側滑方向轉(zhuǎn)動少許,即可使車輛穩(wěn)定下來。
6、在結冰道路上車輛進站時,要利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降速,也可用減擋的方法來降速,但要慎用制動,停站時,車輛不要過于靠近站牌或行人,因為路邊斜度較大,容易產(chǎn)生側滑,造成碰撞乘客、站臺設施等事故。
7、車輛通過結冰坡路時,應視坡度大小,選擇適當?shù)闹械蛽跣旭,盡量避免中途換擋或停車。下坡時,掛入低速擋,嚴格控制車速。
四、安保措施
(一)乘客攜帶危險品上車的快速反應機制
1、危險品的范圍
各種油料、槍支彈藥、管制刀具、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2、車長的處理程序
當懷疑或發(fā)現(xiàn)有乘客攜帶危險物品上車時,首先要證實、講清道理、拒絕上車,如在營運當中發(fā)現(xiàn)應立即停車,勸其立即攜帶其物品下車,必要時疏散其他乘客下車。
3、快速反應機制
在拒絕和勸阻乘客攜帶危險品上車時,乘客不配合,引起矛盾或糾紛時,車長立即通過定位系統(tǒng)或手機通知信息調(diào)度中心,說明你所處的位置,再由信息調(diào)度中心及時通知公交中隊,到達現(xiàn)場做出正確處理。
(二)發(fā)現(xiàn)有實施搶劫、縱火等嚴重危害公共安全行為嫌疑的反應機制
當班車長要機智、勇敢、靈活,不要驚慌,立即撥打110電話報警,同時沉著冷靜地組織做好正當防衛(wèi),注意保護乘客和自身安全,并記好疑犯的容貌特征,并及時上報公司。
五、安全事故處理
事故發(fā)生后,保護現(xiàn)場視情況打開車門、疏散乘客、搶救傷員,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如122事故、119火警、120急救并通知信息調(diào)度中心和分公司,同時維持秩序,收集證據(jù)、證人、證言,不得隨意駛離事故現(xiàn)場,并配合事故的調(diào)查處理工作。
六、消防培訓
在社會生活中,火災是威脅公共安全,危害人們生命財產(chǎn)的災害之一。俗話說:“水火無情”;“賊偷一半,火燒全光”。當今,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過不少生命、財產(chǎn)的嚴重損失。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范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規(guī)律。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火災統(tǒng)計中心”提供的資料介紹,發(fā)生火災的損失,美國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國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發(fā)生火災1萬多起,造成數(shù)百人死亡。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fā)生火災約4萬起,死2000多人,傷3000—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chǎn)損失10多億元,尤其是造成幾十人、幾百人死亡的特大惡性火災時有發(fā)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峻的現(xiàn)實證明,火災是當今世界上多發(fā)性災害中發(fā)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也是時空跨度最大的一種災害。
近年來我國公交行業(yè)火險、火災事故頻發(fā),全國每年因公交車電線線路老化自燃、機械事故發(fā)生自燃、攜帶“三品”上車發(fā)生自燃、爆炸造成的消防事故約4000余起,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5000萬元,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火險火災初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乘客安全意識淡薄攜帶“三品”上車,司乘人員監(jiān)管不利,這些都是造成火險火災事故擴大的原因。
火災的分類
在弄清如何配備干粉滅火器時,首先要搞清楚的一個基本道理是火災的分類。依據(jù)國家標準消防火災分類的規(guī)定,將火災分成A、B、C、D四類,分別指:
A類火災:
固體物質(zhì)火災。這種物質(zhì)往往具有有機物性質(zhì),一般在燃燒時能產(chǎn)生灼熱的余燼。比如木材、棉麻、紙張等火災。
B類火災:
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zhì)火災。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等火。
C類火災:
指電氣及氣體火災。如天燃氣、氫氣、甲烷、煤氣等。
D類火災:
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鈦、鋰、鋁鎂合金火災。
防火注意事項
必須指出的是,發(fā)生火災后,使用滅火器及時地撲救初起火災,是避免火災蔓延、擴大和造成更大損失的有力措施。同時,一旦發(fā)現(xiàn)火警,也應立即向消防部門及時報警,萬萬不可指望滅火器撲滅火災而不向消防隊報警,因為滅火器的撲救面積和能力是有限的,只能適應撲救初起的火災;馂陌l(fā)生后,一般蔓延都比較快,推遲了報警時間,貽誤了滅火戰(zhàn)機,勢必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人體皮膚對溫度很敏感,皮膚在較低溫度下忍受熱的時間性長,在高溫下時間就短。皮膚耐溫時間長短取決于空氣溫度和衣著的數(shù)量。一般超過95度時,皮膚忍受時間便急劇下降,在120度時可忍受15分鐘,145度時5分鐘就無法忍受,在175度時不到1分鐘皮膚便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灼傷。上述溫度均低于燃燒物的火焰溫度,因此,發(fā)生火災時人的皮膚就容易被灼傷,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如果身上著火,千萬不能奔跑!盡量先把身上著火的衣帽脫掉。如果來不及脫衣,也可臥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熄)滅。倘若有其他人在場,可用濕麻袋、毯子等把身上著火的人包裹起來,或者向身上澆水,或幫助將燃燒的衣物脫掉或撕掉。切忌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
燒傷以后須做到:
1、迅速脫離熱源。如鄰近有涼水,可先沖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溫度。
2、避免再損傷局部。傷處的衣褲襪之類應剪開取下,不可剝脫。轉(zhuǎn)運時,傷處向上以免受壓。
3、減少沾染,用清潔的被單、衣服等覆蓋創(chuàng)面或簡單包扎。
不可給嚴重燒傷患者喝水。不可用土方法處理燒傷創(chuàng)面。
上一篇:公交駕駛員職業(yè)病的預防 下一篇:市民攜帶危險品上車 公交司機耐心勸下車